一、准确把握形势,全面推进粮食流通改革发展
省、市党代会和人代会以及全省粮食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农业形势和行业形势作了科学精辟的阐述,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党委、政府对形势的判断上来,深入分析研究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征,把对形势的准确把握转化为全面推进粮食流通改革发展的正确理念和自觉行动。
一是清醒认识“两聚一高”要求责任重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两聚一高”主题,农业是聚力创新的基础领域,农民是聚焦富民的重点群体,农村是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粮食是重要农产品,种粮收入是农民的基础收入,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粮食市场价格低迷,高产量与低效益并存,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当前农民种粮纯收益有下降趋势,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种粮农民增收是粮食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深化改革,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处理好农民种粮与增收的关系,让种粮农民“口袋”更加充实,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作出积极贡献,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二是清醒认识满足粮食需求任重道远。我市粮食生产从2004年到2015年十二连增,2016年尽管夏粮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但总的看来,受国内外粮食形势变化影响,粮食阶段性供大于求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随着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绿色优质、质量可靠的中高端粮油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特征明显。但我市粮食供给结构调整滞后,粮食产品低端“大路货”多、高端精品少,名特优产品不足,难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升级的要求,要灵活运用价格杠杆,通过优质优价,引导优质粮食生产,调整农产品结构,增加优质粮食品种供给。同时,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还不健全,粮食质量卫生安全形势严峻。如何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高供给质量,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我们任重道远。
三是清醒认识化解粮食“三高”任务紧迫。由于当前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要素扭曲,粮食“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问题较为突出。今年,国际、国内粮食供需仍将保持宽松局面,由于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倒挂,粮食进口压力巨大,在此形势下,粮食外销依然存在较大困难。虽然去年去库存力度空前,但目前全市政策性粮食库存仍创历史新高,去库存任务艰巨,收购仓容不足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如何有效化解“三高”并存问题,是粮食部门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观大势、谋大局,又要办实事、重细节;既要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又要静水深流虑及长远;既要正确看待挑战,更要准确把握机遇,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一是把握工作主线,持续打造“三大品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当前粮食流通发展中的矛盾,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在于供求结构不平衡。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强化招商引资,搞好项目服务,争取政策支持,推进“长三角北翼粮食物流产业集群”建设,扩大粮食需求总量,实现产业富民;要加强功能整合,提升服务质量,突出日常监管,推进“半小时放心粮油消费圈和应急供应网”建设,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促进民生改善;要扩展产业链条,提升链条质量,增加产业附加值,推进“粮食全产业链联盟”建设,促进优质粮源转化为优质产品。
二是把握发展主题,全面实施“三项工程”。创新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的工作,也是粮食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主要抓手。针对我市粮食行业“短板”,今后要在质的提升上做文章,强化粮食流通物质装备和科技创新驱动。以基层现有粮库为基础,实施“粮库功能转型工程”,推动粮库功能由单一收储功能,转变为集整理、烘干、收购、储存、加工、销售、质检、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县两级粮食流通综合管理平台为依托,实施“信息化提升工程”,全面推进智能粮库建设,规范收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逐步向应急供应、加工点延伸,努力实现行业应用基本覆盖,主要业务可视可控,各类信息互联共享的网络体系;紧扣“两聚一高”主线和“跨江融合、接轨上海”总要求,实施“优质粮油推广工程”,主抓“三品”,通过市场提高种粮收益,主打“长寿之都”品牌,努力开拓上海、南方市场,主攻大型储备加工企业、重点市场和连锁超市,大力推广我市优质粮油产品,努力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三是把握工作基调,确保守住“三条底线”。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底线思维,坚持三个确保、牢牢守住三条底线,及时有效化解行业风险:认真落实收购政策,努力增加收购仓容,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守住不发生“卖粮难”的底线;强化库存监督检查,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守住不发生大的粮油储存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底线;进一步完善应急供应网络,健全应急供应机制,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粮食市场供应稳定,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守住不发生大的粮食安全风险的底线。
二、增强“四种意识”,全面做好2017年各项工作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粮食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全市粮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服务“两聚一高”总目标,突出持续打造“三大品牌”,全面实施“三项工程”,牢牢守住“三条底线”,抓好粮食收储保供、粮食行业转型升级、依法管粮和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提高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
(一)增强责任意识,全力抓好粮食收储保供
粮食收储事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障粮食安全是粮食部门的第一要务,全体粮食人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创新工作举措,抓好粮食收储保供工作。
1. 力保农民种粮卖得出。当前,全市政策性粮食库存比重依然较高,粮食收购压力仍然较大。各地要抓住有利时机继续做好“去库存、扩仓容”工作,通过提前轮出储备、利用社会仓容、加强产销衔接、加快仓容建设等手段,增强收储能力。要准确把握、运用、落实好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做到理解政策无偏差,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政策不缩水。要按照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做好预案、预警、预控,适时启动托市收购预案,实施优质优价收购,分仓储存、分类处置,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粮食供给质量,促进种粮农民增收。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体,以基层现有粮库为基础,大力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建立与种粮大户的精准对接,以开展代储存、代烘干、代质检、代加工、代销售“五代”业务为重点,不断丰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功能。四个传统产粮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建成2个以上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启东、海门也要适应两地种粮面积增加的新形势,抓紧谋划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2. 力保居民吃粮买得到。一是加强储备运行管理。认真落实储备粮管理相关政策,按要求调整好储备品种结构,进一步加强地方储备粮监管,督促企业规范储备粮运行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地方储备存储安全。有序开展储备轮换,充分发挥储备粮调节市场的作用。二是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按照《南通市粮食应急预案》要求,加强应急加工、供应和运输网络建设,健全应急供应机制,提高应急载体的处置反应能力,重点提高市区粮食应急供应点的供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做好节日市场供应、军粮供应以及突发事件应急供应工作。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推行一体化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开展经常性跟踪,实行全天候、互动式、人性化服务。三是巩固放心消费环境。加强功能整合,提升服务质量,突出日常监管,在保持总量不减的情况下坚持标准,优胜劣汰。坚持“常创常新”,增加居民知晓度、客户满意度、放心品牌经销量等指标,发挥考核指标引导作用,不断巩固扩大创建成效。做到落实管理责任不松懈、落实制度不走样、落实信用坚守不放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标准规范、诚信便民的“半小时放心粮油消费圈”。
(二)增强大局意识,全力抓好产业转型发展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跨江融合、接轨上海”总要求,准确把握和顺应粮食产业发展趋势,树立“大产业、大市场”理念,为我市粮油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保姆式”服务,切实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发展。
1. 做大产业集群。一是不断推进物流园区功能拓展。充分利用园区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和优势,深化与大型国有粮食企业以及上海地区粮食企业合作,通过独资、合资、招商引资等方式,丰富园区生产经营业态,真正实现产业集聚。发挥不同生产经营业态之间的互补互促作用,最大限度地拓展和提升园区功能,放大集聚效应,增加规模效益,让南通成为上海粮食企业经营合作的首选地。力争海安物流中心小麦加工项目、如皋港长三角粮油精品产业园30万吨仓容项目年底前全面竣工,南通粮食物流中心加工项目、工程扫尾完成各项验收,尽早释放产能。努力争取海安物流中心饲料项目年内开工。二是继续完善粮食收储体系建设。将工作重点从建仓扩容转移到提升仓储装备水平、仓储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以及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上来。收储库点在全面应用传统三项储粮技术的同时,要逐步实现“低温储粮”、“净粮储存”以及管理信息化。积极推广运用先进的装卸设施、烘干除杂、质量检测设备,提升粮食装备和技术水平,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仓型占比,力争全市粮食流通新科技应用水平再提高2-3%,构建现代化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做强产业集群基础支撑。同时,要抓好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16年底前获批的项目必须在今年全部竣工交付使用。三是全面开启“智慧粮食”示范应用。目前,我市粮食流通管理信息化硬件条件已经具备,下一步要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关键是要在信息联网共享上下功夫、在粮库的智能管理上见成效。以市、县两级粮食流通综合管理平台为依托,储备粮全面实现可视化监管,开展市区应急供应点、放心粮店信息化应用试点,争取用2-3年时间,基本实现粮库智能化、储粮绿色化、交易网络化,行业应用全覆盖。
2. 做优产业联盟。以“品种优质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品化、营销品牌化、管理规范化”为主线,紧扣“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多方共赢”的目标,扩总量、提质量、强机制。一是扩展联盟总量。在稳定自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订单联盟建设。对本地区的粮食规模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全托管”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分块包干、签约服务,大户覆盖率达到90%,每个县(市、区)新增订单联盟1万亩。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粮食企业和涉农工商资本参与全产业链联盟建设,力争全年新引导和培育粮食全产业链联盟10个以上。二是提升联盟质量。更加注重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在品种选择上要选择市场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优良品种,在品质培育上要依靠农业现代科技,突出口感、生态、质保、可追溯等,在品牌建设上突出稳定、持续、可量化。组织质量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培训,开展单体诊断,完善参与联盟单位资格认定条件,补好粮食全产业链的短板。三是完善联盟机制。完善考核机制,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组织企业人员赴先进地区开展观摩交流活动,促进比学赶超,巩固提升联盟建设水平;建立健全联盟抗风险能力、利益分配、品牌管理机制,促进联盟持续、高效发展。
3. 做强产业经济。一是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积极发挥行业管理和协调职能,主动服务企业,通过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及时传递、牵线搭桥、指导项目申报、帮助协调沟通关系等全方位服务,为企业在产权重组、产业引导、项目建设、技术进步、品牌创建等方面加力助推。鼓励大型企业发挥自身资金、科技、人才优势,突出发展粮食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关联度,提升粮油工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二是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按照“要素集约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的要求,推动国有企业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整合重组为手段,以做大做强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从靠政策向靠市场转变、政策性业务为主向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并重转变,着力培育一批集粮食生产、仓储、物流、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领军型产业集团。三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创新型粮油加工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对接合作,组织新产品开发,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产品质量。充分挖掘本地传统优质粮油产品优势,着力打造区域品牌,积极对接上海、苏南等主销区,搭建展示平台,组织企业参加上海农产品招商展销会,大力推广我市优质粮油产品,提升优质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本地优质粮油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积极推进“互联网+粮食”,发展电子商务、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协同推进线下线上粮油和主食产品营销。
(三)增强法治意识,全力抓好依法管粮责任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规范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保障居民放心消费是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1. 突出粮安责任制考核。2016年,省、市相继出台了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国家也将首次对各省落实安全责任制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目前,省对市考核工作已全面展开,2月底前,将以市政府上报我市自评打分和自查报告。我们粮食部门要严格按照责任制要求,切实担负起牵头部门职责,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对照考核指标,逐条查漏补缺,加强督查协调。会同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按照时间节点,注重工作方法,把此项工作抓常抓细抓实,力争我市得分在全省排名优秀,不拖后腿,考出粮食部门的权威、地位和影响,通过考核推动各项粮食工作上水平、出实效。同时,做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的年度考核。
2. 完善市场执法监管体系。一是依法履行职责。明确行政权责,加强行政指导,加快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建设,有效开展“三方联体监督”,试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开展移动执法技术应用。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提高监管水平和效能。强化粮食市场监督检查,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加强守法诚信评价结果运用。二是规范行政执法。加强粮食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市粮食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完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涉粮部门、协作区域联合开展对粮食收购、加工、销售领域的检查,提高粮食流通市场监管效率。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程序建设,建立完善行政执法风险防范机制。三是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开展行政行为督查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合宣传,结合纪念日、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面向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和学校,开展涉粮法规及配套制度的宣传教育,促进诚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依法管粮、守法经营、自我维权和爱惜粮食、节约消费的良好氛围。今年,我省是全国粮食库存检查5个重点省之一,各地要高度重视,自查自改自纠,确保不出现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3. 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以粮油质检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和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为主要载体,全面贯彻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一是构建监管网络。加强质检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企业粮食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断增强企业自检能力,采取库所合一、库站合一等方式建设基层检验室,实现县级以上质检机构无空白,力争实现原粮质量检测覆盖率、原粮出入库检验率、不合格粮油处置率和放心粮店乡镇、街道覆盖率100%。二是完善各项机制。落实放心粮店创建监管属地管理责任,做到尽责不越位。推动建立“放心粮店”示范店规范化加工、配送渠道,加强对流通各环节的监管,打造优质健康粮油产品供应体系。建立超标粮处置长效机制,探索采用价格导向、政府补贴、市场倒逼、责任追究等方式,推进超标粮食集中收购、专仓储存、无害化处理或限定用途定向销售,严防超标粮食流入口粮市场。三是狠抓有机融合。检验机构、执法机构的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必须摆正位置、主动对接、积极作为,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形成合力,共同筑牢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屏障。
(四)增强政治意识,全力抓好全面从严治党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以及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深化认识,增强政治自觉,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为主要任务,充分调动全系统干部职工谋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 强化党建责任。层层压实党建责任,将建党、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发挥全市粮食系统各级党组织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和粮食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巩固提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撸起袖子加油干,喜迎党的十九大。
2. 强化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努力提高粮食人的政治素养。积极开展在职干部轮训,普及粮油新科技和网络新技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科技素养。加强人才培养,采取与粮食行业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在职进修等方式,加快培养基层一线紧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加强宣传工作,善于发声、善解政策、善用新媒体,营造粮食行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 强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精神,以铁的手腕严肃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持续形成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从粮食行业实际出发,建立反腐败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和廉洁风险防控,着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升作风效能水平,扎实开展好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和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基层“四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