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农民观察员侧记
凌华
“我来自黄海之滨、长江以北的鱼米之乡——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也是清朝末代状元张謇的故乡。南通市通州区与北京市的通州区遥遥相对,古时曾经有副对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其中的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南通州就是指我们南通通州。” 国庆前夕,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第四批农民观察员见面会上,在每名农民观察员只有1到2分钟的自我介绍中,我不惜笔墨用了这样一个开场白,不仅赢得阵阵掌声,也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人员记住了南通通州,也记住了我这个无名的粮食人。
由于我平时十分关注三农,乐为农民鼓与呼,也算一名“业余”的农民观察员,尤其是近10年来,针对农村、农业、农民中发生的人和事,每年都有50多篇有关三农的新闻被中央和省市电台,以及《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粮油市场报》等主流媒体录用,尤其是近年来,对涉农较多的粮食新闻、信息和调研的写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如《秋收在即,仓容吃紧盼解决》被《新华日报》《粮油市场报》等录用,《粮食烘干三题待解》被《人民日报》和凤凰网等20多家媒体录用或转载,《应尽快明确是否出台油菜籽收储政策》先后被《新华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参与粮食“全托管”的实践与思考》《试谈如何提高新时期粮食流通监管地位》分别被《中国粮食经济》《江苏粮食》等录用。同时,我撰写的许多三农信息多次被国务院、商务部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内参录用,凭借这些,我有幸成为第四批20名观察员中江苏省、也是全国粮食行业中唯一入选者,从而由一名 “业余”农民观察员转为“专业”的观察员了
由于这次入选农民观察员,也使我实现了三个“首次”,即:首次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祖国首都北京,首次坐上了一直以为高不可攀的高铁,首次与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等三农“大咖”名对面,让自己获得了以前没有甚至听都没听说的三农知识。
在第四批农民观察员中,除了有普通农民之外,有土生土长的农民专家,有种了几千亩地的农场主,有专门从事农业电子商务的年轻大学生,还有就是像我一样的三农热心人。在9月20日报到的当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大家提供的工作餐中,还意外多了一道“筒子鸡”,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社交中心专职副书记彭忠蛟介绍说,这是农民观察员自己家里养的土鸡,在来开会前自己加工后特意从家乡带到北京的,是完完全全的绿色食品;来自四川的观察员,还带来10斤北川自酿白酒,喝着晶莹剔透的自酿酒,着实让大家热闹了一阵子,半天前可能还素不相识,现在俨然就成了一个大家庭。而在第二天开见面会时,每个座位上除了组委会提供的几份资料以外,还多了一袋优质的宁夏枸杞,这是一位来自宁夏的首批农民观察员自己家里种的并送给大家的,着实弥足珍贵。
在随后的几天活动中,我们先后参观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节目组,了解了乡村之声开设的节目和内容,以及节目制作过程,并参加了中国乡村之声节目组与观察员的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讲述了当前三农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
9月22日是活动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们来到了农业部会议室,参加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与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举办的“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这次报告会主题为“共享繁荣 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与展望”。乡村之声还现场直播了当天的活动,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王亚华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中央台还根据记者调查发布了中国乡村之声调查蓝皮书——《中国乡村调查2017年度报告:中国农民需求调查》,全面细致的调查问卷,让我们真正了解了目前农村的状况,为我国规划政策提供了依据,也使我获益匪浅。
短短的两天见面会,时间不长,但是使我开了眼界,认识了一批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业专家,结识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批敬业的编辑和记者,结交了全国各地的三农朋友,同时,我也深深感到,许多地方的粮食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开拓创新,我们的粮食供给侧改革之路还很长,因此要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民观察员,肩上的责任很重,今后尤其要结合粮食工作实际,把粮食行业的新鲜事、新问题,以及粮农的新需求、新期盼及时报道出去,努力当好南通粮食的“代言人”,做好南通农民的“传声筒”。